Statements (56)
Predicate | Object |
---|---|
gptkbp:instanceOf |
佛教论典
佛教阿毗达磨论书 |
gptkbp:author |
gptkb:世亲
|
gptkbp:contentType |
分析五蕴、十二处、十八界等佛教基本教义
讨论业、果报、轮回、涅槃等问题 阐述有部阿毗达磨学说 |
https://www.w3.org/2000/01/rdf-schema#label |
阿毗达磨俱舍论
|
gptkbp:structure |
分为八品
|
gptkbp:type |
佛教阿毗达磨
|
gptkbp:主要内容 |
分析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分
分析四谛、八正道 分析烦恼、善恶业因果 分析禅定与智慧 讨论五位百法 讨论声闻、缘觉、菩萨三乘 论述三界二十五有 论述修行次第 论述十二因缘 阐述三世实有理论 分析心法、色法、不相应行法、无为法 |
gptkbp:主要注释书 |
俱舍论记
俱舍论颂 俱舍释 |
gptkbp:八品名称 |
智品
根品 界品 世间品 业品 定品 贤圣品 随眠品 |
gptkbp:宗派 |
gptkb:大乘佛教
gptkb:小乘佛教 有部 说一切有部 |
gptkbp:影响 |
对汉传佛教、藏传佛教影响深远
|
gptkbp:成书年代 |
4世纪
|
gptkbp:梵文名 |
gptkb:Abhidharmakośa
|
gptkbp:汉译者 |
gptkb:玄奘
gptkb:真谛 |
gptkbp:注释体裁 |
他释
自释 颂体 |
gptkbp:流行地区 |
gptkb:中国
gptkb:印度 gptkb:西藏 |
gptkbp:相关人物 |
gptkb:世友
gptkb:安慧 gptkb:法救 护法 陈那 |
gptkbp:简称 |
gptkb:俱舍论
|
gptkbp:藏译者 |
智军
|
gptkbp:语言 |
梵文
|
gptkbp:bfsParent |
gptkb:玄奘
|
gptkbp:bfsLayer |
5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