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atements (47)
| Predicate | Object |
|---|---|
| gptkbp:instanceOf |
gptkb:批评家
gptkb:activist gptkb:film_director gptkb:writer |
| gptkbp:awardReceived |
gptkb:Nobel_Prize_in_Physics
奥斯卡奖 |
| gptkbp:birthDate |
1856年7月26日
|
| gptkbp:causeOfDeath |
意外摔倒导致肾功能衰竭
|
| gptkbp:deathDate |
1950年11月2日
|
| gptkbp:education |
都柏林中学
|
| gptkbp:mainLanguage |
英语
|
| gptkbp:placeOfDeath |
英国赫特福德郡艾奥特圣劳伦斯
|
| gptkbp:religion |
无神论
|
| gptkbp:signature |
George Bernard Shaw signature.svg
|
| gptkbp:spouse |
夏洛特·佩恩-汤因
|
| gptkbp:代表作 |
gptkb:圣女贞德
人和超人 恺撒与克莉奥佩特拉 武器与人 皮格马利翁 |
| gptkbp:出生地 |
gptkb:爱尔兰都柏林
|
| gptkbp:别名 |
gptkb:萧伯纳
萧山 |
| gptkbp:国籍 |
gptkb:英国
gptkb:爱尔兰 |
| gptkbp:奥斯卡奖作品 |
皮格马利翁(电影剧本)
|
| gptkbp:奥斯卡奖年份 |
1939年
|
| gptkbp:影响 |
现代戏剧
英国戏剧 |
| gptkbp:活動分野 |
gptkb:Chinese_opera
文学 社会改革 |
| gptkbp:活跃年代 |
20世纪
19世纪 |
| gptkbp:流派 |
gptkb:Chinese_opera
现实主义 |
| gptkbp:社会活动 |
社会主义宣传者
费边社成员 |
| gptkbp:职业 |
gptkb:評論家
gptkb:novelist gptkb:activist gptkb:film_director |
| gptkbp:英文名 |
gptkb:George_Bernard_Shaw
|
| gptkbp:诺贝尔文学奖年份 |
1925年
|
| gptkbp:bfsParent |
gptkb:都柏林
|
| gptkbp:bfsLayer |
8
|
| https://www.w3.org/2000/01/rdf-schema#label |
萧伯纳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