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ptkbp:instanceOf
|
gptkb:人物
gptkb:film_director
gptkb:historian
gptkb:philosopher
gptkb:poet
|
gptkbp:birthDate
|
1759年11月10日
|
gptkbp:deathDate
|
1805年5月9日
|
gptkbp:education
|
斯图加特军事学院
|
gptkbp:fullName
|
gptkb:Johann_Christoph_Friedrich_von_Schiller
|
https://www.w3.org/2000/01/rdf-schema#label
|
弗里德里希·席勒
|
gptkbp:memorial
|
马尔巴赫席勒国家博物馆
魏玛席勒故居
|
gptkbp:partner
|
gptkb:约翰·沃尔夫冈·冯·歌德
|
gptkbp:placeOfDeath
|
德国魏玛
|
gptkbp:spouse
|
夏洛特·冯·伦格费尔德
|
gptkbp:theme
|
人性
自由
道德
美
|
gptkbp:中文名
|
gptkb:弗里德里希·席勒
|
gptkbp:主要成就
|
德国古典文学代表人物
与歌德并称“魏玛双子星”
魏玛古典主义代表人物
|
gptkbp:代表作
|
《欢乐颂》
《华伦斯坦》
《唐·卡洛斯》
《威廉·退尔》
《强盗》
《阴谋与爱情》
|
gptkbp:出生地
|
符腾堡公国马尔巴赫
|
gptkbp:国籍
|
gptkb:德国
|
gptkbp:子女
|
卡尔·席勒
|
gptkbp:影响
|
gptkb:马克思
gptkb:贝多芬
gptkb:歌德
gptkb:托马斯·曼
gptkb:海涅
哲学
美学
尼采
恩格斯
黑格尔
谢林
贝多芬《第九交响曲》采用其《欢乐颂》歌词
德国文学
欧洲浪漫主义
|
gptkbp:德文名
|
gptkb:Friedrich_Schiller
|
gptkbp:母语
|
gptkb:德语
|
gptkbp:流派
|
狂飙突进运动
魏玛古典主义
|
gptkbp:相关节日
|
席勒诞辰纪念日
|
gptkbp:职业
|
gptkb:film_director
gptkb:historian
gptkb:philosopher
gptkb:poet
|
gptkbp:荣誉
|
席勒大学以其命名
席勒奖
|
gptkbp:被安葬于
|
魏玛历史公墓
|
gptkbp:bfsParent
|
gptkb:德语
|
gptkbp:bfsLayer
|
5
|